安防会刊第九期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 2011~2015年)发展规划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2011年2月28日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安防行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尤其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壮大,安防产品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及服务业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形成了市场应用广泛、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成长型行业,在服务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平安城市”建设、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等方面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又将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使安防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受行业主管部门的委托,特编制《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安防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及“平安城市”、“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项目、活动的带动下,我国安防行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产业、企业、科技、市场以及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并有效克服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主要任务,成为了我国安防行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
1.产业实力大为增强,结构布局趋于合理
行业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安防企业达到了2万5千家左右,从业人员约120万人;行业总产值达到2300多亿元,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1000亿元,安防工程和服务市场约为1300亿元;全行业实现增加值800多亿元,比2005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3%以上。其中安防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年均增长25%左右,到2010年安防电子各类产品比重约为:视频监控系统55%,出入口控制系统15%,防盗报警系统12%,其他类别的产品系统18%。
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随着市场应用的不断扩展,产业内涵逐渐延伸放大,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施工集成、报警运营、销售服务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实体防护、防盗报警、视频监控、防爆安检、出入口控制等系统领域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专业报警运营服务有了实质性发展,所占比重上升,各类风险评估、效能评估、施工监理、维护维修、中介咨询、业务培训等安防服务业务开始起步,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三大地域性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安防行业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以电子安防产品生产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珠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和外资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集成应用、软件、服务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占据了我国安防产业约2/3以上的份额。
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初步统计,目前产值超过1亿元的安防企业已达到100家左右,产业集中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兼并、整合、资本运作已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与模式,已有10多家安防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另有20多家国内外上市企业将安防列入其主营业务之一。企业管理更加科学、规范,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品牌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及核心竞争力都大为增强,先后有21个产品20家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
2.市场应用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出口贸易增长较快
伴随着“平安建设”推进的步伐,一些传统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等安防应用更加深入;一批新生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卫生、体育、能源、通讯、厂矿企业等增长较快;社区、居民安防应用开始升温,社会化应用进程加速。市场应用逐步由中心城市、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地区延伸,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边境口岸延伸,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量。
出口贸易获得较大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出口创汇能力和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仅在广东、福建、浙江就有近千家企业从事出口产品生产业务,年出口贸易额达到上百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亚及世界各地。自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安防企业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出口贸易额一度呈下降趋势。进入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回暖,绝大多数企业成功度过了危机,出口业务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3.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企业科技创新热情高、力度大,科技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值达到了5%以上,达到了国内各行业的领先水平,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了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众多学科技术在安防领域不断创新应用和发展,使安防行业实现了物理防范、电子防范、特征识别技术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具有安防独立行业特点的较为完整的开发、转化、应用技术体系。安防电子产品快速地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高新科技特征的安防芯片、平台软件、中间件、大规模集成技术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机械类产品也向着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方向全面升级。
4.行业管理取得一定成效,市场秩序开始好转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行业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了行业管理的新路,逐步由“前置性许可”为主的行政性管理方式,转变为依靠健全法规、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化管理的方式;推进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形成了符合国际惯例的产品合格评定体系;标准化工作努力推进,制定了一批安防产品、系统、项目、服务、管理标准,初步建立了行业标准化体系。行业自律性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并发挥作用,工程企业资质评定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作为新的职业正式列入了国家的职业大典。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市场环境有所净化,“假冒伪劣”产品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地方保护”现象逐步减少,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行业风气开始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二)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仍然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各重点行业将继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不断带动产生新的安防需求;与此同时,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及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矛盾日趋复杂, “平安建设”将成为各级政府长期艰巨的任务,公安主管部门也将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政府需求必将推动安防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安全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安防消费主体逐步从高收入阶层向中等收入人群转化,“民用安防”市场潜力将被有效激发出来,将极大地扩展行业发展的空间;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不断复杂和严峻,国际安防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然而,我国安防行业总体上仍属于国民经济中新的成长性行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行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有待改善,在国家层面未能确立独立的行业地位,难以获得政府部门有关的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与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到位;产业升级难度加大,发展安防服务业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这一过程将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与压力;企业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不少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及高端人才,难以适应不断快速发展和变化的市场需要。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我国安防行业应在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公安工作的中心任务,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和谐社会”、 “平安建设”及“科技强警”工作,更新观念、开启思路,充分利用国内外安防需求上升的良好机遇,做强做大安防产业,为满足社会安全需求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贯彻以下指导思想: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构建低碳经济、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安防服务业为导向的产业新结构;加快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强安防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弘扬行业文化,优化行业风气。
(二)发展目标
1.实现产业快速及可持续发展
到 “十二五”末期实现产业规模翻一番的总体目标。年增长率达到20%左右,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600亿元,年出口产品交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安防运营及各类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20%以上。深挖传统市场,着力培育新兴市场,大力开发民用安防市场;实施品牌战略,继续培育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支持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安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设厂办企,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2.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建立创新型行业的目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对重点企业创新的支持与引导,支持一些骨干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培育一批企业成为行业科技发展的领军和主导力量;加强安防基础理论研究,引导安防理念及技术创新;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安防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发相关适用技术和产品;针对政府、行业、社区、家庭不同安防需求,推动技术应用创新,提供解决方案;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入侵探测、特征识别、芯片技术、系统管理和控制、图像智能分析、安防评测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在云技术研究与应用、显示与存贮技术、防爆安检技术以及实体防护技术等方面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着力提高软件平台开发能力,逐步改变 “硬强软弱”的状况。
3.加强行业管理,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不断深化和推进行业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快推进安防立法工作,完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依法加强行业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管理,通过开展工程企业资质认证、安防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开展企业信用评价等工作,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管理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与实施工作,有效提高标准化工作服务政府和服务行业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第三方合格评价体系,扩大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自愿性认证(GA认证)范围,拓展第三方评价服务形式;推进企业诚信建设,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4.塑造现代安防行业文化,促进行业企业发展
积极倡导“诚信、务实、创新、和谐”的行业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在安防行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提升行业组织在行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推动能力,全面提高安防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以优秀行业文化为纽带,增强行业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约束力,促进行业企业高效、有序、积极、健康的运转和持续发展。
三、任务与措施
(一)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产业要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在继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的同时,推动安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增长方式由外延向内涵方向的转变。
1.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扩大产业规模
逐步改善行业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通过行业信息调查和研究工作,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数据,促进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有效衔接,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外贸政策、环保政策支持,保障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贸易、技术交流平台,推进安防的跨行业合作,扩大国际合作渠道;整合媒体资源,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安防意识,培育和服务安防消费群体,开发潜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
2.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巩固和发展安防制造业基础,提升产品和技术结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逐步淘汰同质化落后的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适合市场需要的中高端产品生产能力,着力增强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技术创新要从引进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加快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发,加强推广应用,扩大自主品牌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促进安防行业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安防服务业,着力推进报警运营服务及行业第三方评估评价与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3.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促使产业集约化发展
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全要素生产力增长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把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上来,实现节约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合理引导产业布局,积极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继续培育“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安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优势、区位经济优势和资源共享优势,实现跨行政区划、跨业务领域的产业联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特色及带动辐射作用,支持部分加工制造及研发业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导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等后起安防产业群体向特色化方向发展。
5.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坚持外向型发展战略,开发国际市场,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在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减少单纯OEM及资源型低端产品的出口,增加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业务;鼓励集成与服务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探索国际化业务新模式;不断强化抗风险能力,主动防范与化解国际市场、汇率、税制变化带来的风险。
(二)推动建立创新型行业,提高企业核心能力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加强对安防系统的社会功能、服务能力、技术要求的基础理论研究,形成理论支持体系;加强关键技术、集成技术、平台软件、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初步达到创新型行业的要求。
1.安防基础理论与发展对策研究
(1)安防基础理论研究。
组织科研机构和专家,开展安防基础理论的研究,明确安防行业的社会功能、本质属性、专业要素和基本概念,形成安防基础理论体系,为安防理论及实践创新提供全面、必要的支持。
(2)安全防范风险等级和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
明确安全防范风险因素,科学划分安全防范风险等级,逐步建立安全防范风险等级基础标准;进一步深入研究安全防范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和评估服务模式,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安防系统评测技术,不断提升和完善评测手段和评测方法。
(3)加强行业调查、统计、分析。
结合行业实际情况,采用会员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多种手段,调查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市场、效益以及行业发展规模、速度、结构以及国际发展动态等方面的情况,为政府决策及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4)安防行业管理创新机制及相关政策研究。
深入开展安防行业政府、社团、企业之间相互衔接与支持的管理机制,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开展相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取得国家产业政策部门的政策支持,逐步改善行业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
2.安防科技发展的重点应用领域
(1)综合安防集成平台技术应用创新
建立以多源信息的动态监控和安全态势预测的综合预警系统,从传统安全向现代安防理念转化,为开辟安防业务和新市场领域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适应数字化城市建设对安防技术发展的新需要。
加强多信息系统、多技术的融合,研究和开发适应城市报警、监控以及综合安防集成应用的平台和关键技术,如GIS、可视化技术、联动技术、物联网平台技术、模糊图像清晰化处理技术、移动视频技术、信息与通讯共享及其他关联技术等。
大力发展中间件产品,实现各类信息资源之间的关联、整合、协同、互动和按需服务,解决系统间的互操作、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实现应用系统从硬件为核心向软件为核心的转变。
加强安防应用中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技术的研究,研发在虚拟世界的安防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有效实现虚拟世界的安全防范。
积极探索“云计算”在安防的应用,研究以网络化平台为基础的开放性安防服务平台技术,向其他相关应用提供信息及个性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
(2)行业应用领域技术创新
加强适应大型活动、重点目标防范等政府安全管理需要的技术应用创新;结合各行业领域安防应用的特点,研究各行业领域中与安防相关的业务流程,提出适用于电力、电信、医疗、冶金、金融、保险、学校等不同领域的安防个性化应用解决方案,并与各行业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实现综合应用。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安防的技术应用创新,在智能家居产品中研究不同居家安防产品的兼容性问题,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以及不同安防设备互联的需要,实现安防与其它产品系统的融合与集成,并确保安防产品应用效果。
关注RFID、WIFI、3G等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安防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发满足不同安全需求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和产品。如用于防盗、抢局域性物联网,危险品运输、警务车监控等小型物联网,以及用于开展安全服务业务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广域物联网。
(3)安防服务模式创新
根据安防行业的特点,加强研究安防系统评估与咨询服务、工程服务、运营服务、维护服务、认证服务、培训服务等在各领域应用中的个性化需求和服务实现的模式、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3.关键技术研究
(1)探测技术
加强安防探测技术的研究,提高对于固定、移动目标感知和探测的精确性。开发新型探测传感技术,通过对安防探测基本原理和实际需求的研究,从基础元器件着手,创新新型的探测与物联传感技术,提高安防探测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传统安防探测传感器件的数字化和逻辑分析技术水平,减少错误探测和漏探测;加强视频复核技术的研究,将前端探测和报警系统与视频系统进行整合,提高前端探测设备的利用率及报警的准确性。
(2)识别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加强安防指纹、人脸、虹膜、静脉识别技术的可靠性、适用性研究,加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产品在出入口控制、入侵探测、身份识别领域的应用推广,提高安全防范效能。
RFID识别技术。加快安防领域RFID应用的数据加密、系统友好性及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智能识别技术。以运动行为图像智能分析技术为重点,加强安防智能识别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开发。
(3)传输技术
加快安防传输技术及其专用设备的研发,提高安防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实用性。重点围绕安防技术在城市安全防控等领域的普及应用,以解决现有公用信息传输网络与用户端安防设备有效连接为目标,研发性能可靠的安防信息传输转换技术和设备。
(4)系统管理和控制技术
开展安防系统管理和控制技术的研究,提高接警和监控中心的控制、应急处置能力,主要包括专用接警和监控管理软件的开发,存储与显示技术及相关专用设备的研究,以及智能检索及分析技术、信息保护安全技术等。
(5)专用芯片技术
加快研制适应多核异构技术和低功耗技术为制高点的数字多媒体芯片,以及面向视频监控编解码的专用芯片,实现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加强系列安防专用芯片技术的研发,以适应安防探测产品小型化、安防识别产品集成化、安防信息传输和监控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升安防行业的竞争力。
(6)安全检查与应急处置技术
加强对爆炸物、毒品及核、化、生等危险品的安检探测与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开发实用新型设备,重视现有设备的性能提高和功能扩展。重点研发基于各类射线的复合探测技术与设备,针对瓶装液体和大型客体检查的专用探测技术与设备,适用于通道式检查的快速探测技术与设备,以及应对公共场所常见危险源的各类应急防护、处置技术与设备。
(7)安防评测技术
加大安防评测技术的研究,为提高安防系统效能提供评测技术支撑。加强安防产品和系统性能实验室评测技术的研究,提高产品和系统研发生产的质量;开展安防产品使用过程中效能损耗及其防范功能自测技术研究;加快安全防范系统现场评测技术的研究,实现安防系统防范功能、安全防范级别的动态评测。
(三)促进市场发展与应用
“十二五”期间要依托国内安防市场重点需求,全面拓宽安防应用领域,提高安防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点地进军国际市场,扩大国内安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1.加强传统领域的创新应用
积极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保持金融、文博、公安、交通、机场、海关、公共场所等传统安防市场稳定增长,尤其要深入研究各领域安全需求的特点,不断满足传统行业对安防的个性化服务要求,促进安防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扩大增值服务。
2.拓展应用新领域
把握国家经济发展及各行业建设给安防行业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拓展能源、物流、林业、环保、轨道交通等新兴应用领域;针对需求特点,整合各种资源,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与安防应用的结合,探索物联网概念下的市场应用新模式,完善“大安防”应用产业体系。
3.扩大政府项目应用
抓住各级政府推动“平安建设”的机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报警监控等系统工程及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扩大公安业务的市场应用;配合“数字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安防技术在城市应急指挥、紧急救援、交通疏导、安全保障等综合安全治理工作中的作用,推进城市级大型综合性安防项目在全国的发展与普及,有效扩大市场空间。
4.大力推动民用安防市场
围绕“社区创安”的实施,深入分析社区、家庭、商业用户安防需求特点,抓住3G开通、三网合一的有利时机,研究和提供适用的产品和服务,结合各地城市改造、环境美化、新区建设等活动,推动报警运营服务扩点扩面、快速发展;推动农村技防建设,针对不同地域乡、镇、村、居民技防应用特点,开发推广经济实用的安防产品,推动安防应用向城镇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延伸。
5.扩大产品出口,实现国际业务的全面发展
加强安防产品国际市场的推广与拓展,扩大出口贸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和营销渠道;在保持欧洲、北美等传统出口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着力开发俄罗斯、巴西、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兴市场,努力提高国内安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鼓励企业积极承揽国际工程与服务业务,着力开辟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应用,将一些应用成熟的系统平台、技术服务推广出去,实现安防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
(四)全面提高安防企业素质与综合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安防企业将进入快速壮大期,安防企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提升品牌形象,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要在规模上发展壮大,更要下大力气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打造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重组并购,或实行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优势,向“专、精、特、新”的细分市场发展,形成以大中企业为主体,小企业提供专业配套服务,合理分工、有机联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推动安防企业在管理理念上的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现代管理制度与流程体系建设;开展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的创新,促进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人才管理、营销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人才、技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开展安防营销模式的研究与创建,结合行业需求,推动深度营销、顾问式营销、连锁营销、体验式营销、服务营销、文化营销新模式。
3.倡导优秀企业文化,加快企业品牌成长
促进安防企业在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等系列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增强企业文化的底蕴,激发员工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软实力;结合企业文化的塑造,从企业战略高度强化品牌建设,通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提高品牌产品的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4.加强企业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企业采用职业化教育、专业化培训和交流引进等多种形式,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尤其是注重培养和引进会经营、懂技术、善于管理的高级复合人才;引导企业重视安防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形成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职业经理人队伍。
(五)提升行业管理能力,促使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十二五”期间,在业已形成的政府管宏观、行业组织管中观、企业管微观行业管理架构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行业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行业管理手段,使行业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的职能作用,大力推进行业中介服务社会化,逐步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行业自律管理能力,提升中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注重企业现代化管理能力建设,注重企业诚信与社会责任建设,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加快推进安防立法工作,“十二五”时期要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管理法规缺失的现状;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创建政府依法监管的保障条件,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安防建设活动的宣传指导,有力保障安防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安防行业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2.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职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国家要求加强和促进行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行业统计和行业发展报告制度,加强行业规划和指导;继续推广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认证,规范工程服务市场行为;加快推动安防从业人员职业认证和职业培训,有效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积极推动开展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创建行业诚信制度;公平公正开展行业推优,扶持优秀企业、推广优秀产品,促进行业进步。
3.积极推进标准化战略与实施工作
通过标准化战略与实施工作,不断满足标准化工作服务于政府行业管理的需要;创建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制修定与宣贯工作,有效提高标准化工作服务政府和服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开展安防标准的修订工作,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重点参与制定若干项国际标准,争取主导制定1〜2项国际标准,提高我国在国际安防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积极创建标准化工作的新机制,与相关应用行业联合制定行业应用标准,发挥标准化对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引导作用,体现标准化工作在安防行业建设中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的功能。
4.建立健全第三方合格评价体系
在已有检测评价和认证服务的基础上,转变认证服务观念,提高认证服务的能力,扩大认证业务空间,充分发挥检测评价服务于政府、企业与用户的全方位功能,发挥在规范行业与市场秩序中的功能作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好强制性产品认证服务,拓展自愿性认证市场;积极推进认证服务的国际互认,拓展国际化合作空间与合作模式;努力开拓发展行业评估、咨询、培训等第三方评价服务形式,引进成熟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中介服务的水平。
5.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健全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不断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完善督导企业诚信建设的机制和手段,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制度,实现企业信用行为规范。指导有条件的企业逐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全面提高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制定和完善维护市场秩序的规则,制定行业诚信公约,明确行为规范,全面提高行业信誉水平;积极探索企业合作联盟机制与模式,重点推进产业合作联盟与标准联盟,促进行业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