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角

鸭绿江大桥史话(二)

2017-7-12浏览量:217

杜鲁门担心战争扩大

  1950年 8月上旬,朝鲜军队将美军和韩国军队压缩在大邱、釜山地区,双方在洛东江两岸形成对峙状态。为改变被动局面, 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开始反攻,10月,战火就迅速燃烧到中朝边境,燃烧到鸭绿江边。

  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以彭德怀为总司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各种物资、装备也源源不断地通过鸭绿江大桥运往朝鲜前线,鸭绿江大桥成了运输志愿军前方作战所需物资的生命线,也是后方向前方输血的“大动脉”。

  美国当然知道这条运输线对战争的意义。麦克阿瑟认为,鸭绿江大桥是中国军队和物资进入朝鲜的生命线,对“联合国军”危害甚大,应立即炸掉。为了炸掉心头之患,麦克阿瑟及其所属的空军部队集中了90架 B—52轰炸机,当时把轰炸的时间定为华盛顿时间1950年11月 5日凌晨1点。

  轰炸前,麦克阿瑟考虑鸭绿江大桥涉及中朝两国,不敢擅自行动,便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请示。美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此事关系重大,也不敢作主,随即报告了美国政府。国务卿艾奇逊当时正在出席一个会议。看了报告后,也不敢作主,立即向在堪萨斯城参加选举的杜鲁门总统作了汇报。

  艾奇逊转告总统说,国防部副部长罗维特告诉他,从战术上来看,轰炸鸭绿江大桥的作法是不值得的。助理国务卿借期克也说,美国和英国有约在先,未和他们商量,不得采取涉及攻击鸭绿江中方一侧的任何行动,另外,此事还涉及苏联,苏联与北京存在互助同盟关系,所以杜鲁门不同意炸桥。